图:1月13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原创技术的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四川成都正式启用。/大公报记者向芸摄
1月13日,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四川成都正式启用。这标志中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突破,具备工程化试验示范条件。据了解,该样车设计时速620公里,未来结合真空管道技术,列车时速可达600-800公里,将填补陆地交通和航空交通速度空白。
高温超导高速磁浮交通样车验证段建设项目位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验证段全长165米。
未来有望突破时速1000公里
西南交通大学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邓自刚教授表示,此次展示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试验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工程化1:1试验线路。该项目建成是推动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走向工程化的重要实施步骤,可实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样车的悬浮、导向、牵引、制动等基本功能,及整个系统工程的联调联试,满足后期研究试验,为远期向100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值突破奠定基础。
邓自刚表示,高温超导中的“高温”是相对低温超导而言,其实际温度是液氮的工作温度-196℃。对比日本“低温超导磁悬浮”使用价格昂贵的-269℃液氦,“我们选择用温度相对较高的液氮来保证超导材料性能,价格就至少便宜50倍。”
大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样车银黑相间,静静“浮”在轨道上。整个车头长约21米、宽3米,车鼻部分呈流线型。与普通列车不同的是,车辆下面并没有车轮,而是一个个扁扁的盒子,上面写有“杜瓦”字样,盒子与轨道间有10毫米空隙。